闻资讯

产品中心

  • 智慧公厕终端
  • 工业智能终端
  • 无线呼叫终端
  • 防静电监测终端
  • 智慧客流终端
  • 时钟系统终端
关于讯鹏
关于讯鹏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行业知识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行业知识
工厂8大浪费和10大措施
October, 2017

       精益生产的目的是彻底消除浪费,不断追求制造过程的合理性。从精益生产的起源中可以明显看出,精益生产是建立在基于大量制造中的浪费被有效地进行消除的前提下建立的。

       浪费提高了制造过程中的成本,吞噬了企业的利润。想要有效的消除浪费的第一步,首先要能够发现浪费。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很容易的发现问题,那么我们距解决问题仅剩一步之遥。

1.制造过剩的浪费

       过量生产是大量制造方式用于对应不确定性的方法,由于各工序制造能力不同,而大量制造中设备又被要求不可以停止,因此,前工序的制造速度比后工序快,制造的速度比销售速度快,因此常常伴随着大量的库存发生。

       在大量制造的系统中,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由于各种波动不断产生,过量生产可以缓冲或避免生产领域受到需求波动全面影响,不至于造成整个系统的混乱。

       传统方法通过对库存的投入来补偿这种矛盾而不是去提高响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制造过程中库存材料的成本异常巨大,尽管它难以量化。

2.等待的浪费

       由于生产原料供应中断、作业不平衡和生产计划安排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无事可做的等待,被称为等待的浪费。生产线上不同款式之间的切换,如果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势必造成等待的浪费;每天的工作量变动幅度过大,有时很忙,有时造成人员、设备闲置不用;上游的工序出现问题,导致下游工序无事可做。此外,生产线劳逸不均等现象的存在,也是造成等待浪费的重要原因。

3.搬运的浪费

       搬运是一种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动作,而不产生价值的工作都属于浪费。搬运的浪费具体表现为放置、堆积、移动、整列等动作浪费,由此而带来物品移动所需空间的浪费、时间的浪费和人力工具的占用等不良后果。

       国内目前有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搬运是必要的,不是浪费。因此,很多人对搬运浪费视而不见,更谈不上去消灭它。也有一些企业利用传送带或机器搬运的方式来减少人工搬运,这种做法是花大钱来减少工人体力的消耗,实际上并没有排除搬运本身的浪费。

       运输作为消除地域误差的手段似乎在系统上创造着价值,但站在客户的角度上看,运输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

       消费者关心的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和会带来什么样的品质问题,而不是运输本身。

       通过材料、搬运设备、间接劳力、和命令与控制系统来知道何时何地移动何物和怎样预防丢失和损坏,这些确实都需要成本。

4.库存的浪费

       存货为防止异常发生而起着缓冲和平衡外部环境的被动作用,但由于库存并不被立即使用而仅仅是等待。

       传统的计算方法把库存作为企业当前的一部分资产,但实际上只有他们卖出后才能成为资产,并且企业花了大量的金钱仅仅为了照顾他们直到消费者将他们买走为止。

       这里的库存泛指一切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以及成品库存。“合理的库存”是制造业的传统观念与作法,为了避免可能造成生产停滞,库存被视为理所当然,精益生产则认为库存是由于企业管理混乱,物流不畅造成的,同时,它本身又是制造浪费的一大根源。有库存就需要建造仓库作为存放场所,然后需要工作人员使用搬运机械设备将物品搬运至仓库,设置仓储人员管理或作防锈处理,从仓库领用时生锈或有所损伤时,又需整修作业等等,都造成增加人员设备及许多额外提高成本的恶果,精益生产以降低成本为目标之一,库存的浪费与其背道而驰,是绝不允许的。

       库存直接带来存货费用,更会间接引起经营费用的产生,同时会造成交期变长。正因如此,库存的问题正在逐步引起大家的重视。精益生产最大的价值是削减库存。实践证明,精益生产削减库存的成果远大于单纯的实施一套ERP/MRP系统。原因在于,精益生产立足于对生产的流程再造,是一个不断主动打破现状的过程。但是实施ERP/MRP则不然,实施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软件系统,直到与企业现状相适应的过程。ERP/MRP实施成功的标准被不断降低,现在已经变成了“能运行起来就好”。因此,当企业真正想要削减库存的时候,实施精益生产是首选,或者选择JIT与ERP/MRP相结合。

5.加工的浪费

       加工的浪费也叫过分加工的浪费,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多余的缝制和过分精确的加工,例如实际缝制针脚过多造成资源浪费;第二是需要多余的作业时间和辅助设备,还要增加生产用电等能源的浪费,另外还增加了管理的工时。

       他们的存在实际上是可以预测并通过不断的改善而逐渐进行消除的。

       使用先进的工艺手段和工装可以有效地限制和消除这些浪费。

6.动作的浪费

       工人是工作过程的专家,应该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工作模式,这样他们可以更聪明,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

       动作的浪费现象在很多服装企业的生产线中都存在,常见的动作浪费主要有以下12种:两手空闲、单手空闲、作业动作突然停止、作业动作过大、左右手交换、步行过多、转身的角度太大,移动中变换“状态”、不明技巧、伸背动作、弯腰动作以及重复动作和不必要的动作等等,这些动作的浪费造成了时间和体力上的不必要消耗。

       在工作过程中,工作效率学和行为经济学已经被使用了二十年,在重复的生产过程中,对于可避免的、组合、重新安排和重新排列动作的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消除紧张和不必要的动作可以产生效率。

7.制造不良、返修的浪费

       所谓不良、返修的浪费,指的是由于制衣厂内出现不良品,需要进行处置的时间、人力、物力上的浪费,以及由此造成的相关损失。

       这类浪费具体包括:材料的损失、不良品变成废品;设备、人员和工时的损失;额外的返修、QC、追加检查的损失;有时需要降价处理服装,或者由于耽误出货而导致工厂信誉的下降。

       必须努力改变设计阶段的工作状况,考虑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以确保不良品尽可能少,有些工作可以通过误动作防止方法消除不良品。

8.管理的浪费

       管理浪费指的是问题发生以后,管理人员才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进行补救而产生的额外浪费。管理浪费是由于事先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问题,科学的管理应该是具有相当的预见性,有合理的规划,并在事情的推进过程中加强管理、控制和反馈,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管理浪费现象的发生。

       以上我们就了解了车间现场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八项浪费,这仅仅是消除浪费“万里长征”路上的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识别工序中哪里存在浪费,然后使用合适的工具来消除已经识别的特定浪费,最后是重复实施上述步骤,实施持续性改进措施。常规企业的领导者往往最不能忍受机器设备与人员的闲置,往往要求立刻把这些资源使用起来,认为这样就使企业的资源获得了充分的发挥。殊不知,这样的话,只是增加了在制品,只会与“零库存”越来越远。

       在一个产能不平衡的企业,非瓶颈资源如果仍然尽最大能力生产的话,必然会带来过量生产的浪费。这种过量生产无助于提高有效产出,反而使得库存成本增加。这就是为什么“人人有事做”的观念常常造成过量生产的原因。


       现场管理是一个企业的企业形象、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控制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企业综合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搞好生产现场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 消除“跑、冒、漏、滴”和“脏、乱、差”状况,提高产品质量和员工素质,保证安全生产,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本文总结了现场管理10大法则,接着跟大家分享。

       现场管理千头万绪,基本要素却只有三个:人、物、场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归结起来只有“两流”:物流和信息流;作为现场管理者-生产主管、车间主任、班组长,必须对这三要素和两流作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来。

       简单讲来就是:工艺流程查一查;平面图上调一调;生产线上算一算;动作分要素减一减;搬运时空压一压;人机效率提一提;关键路线缩一缩;现场环境变一变;目视管理看一看;问题根源找一找。

       本文旨在为现场管理者提供一个对现场管理分析和创造的思路和工具,掌握了它,也许不花一分钱,就可以从科学管理中要效率和效益。

1.工艺流程查一查

       描述一个过程的步骤和传递路线的图示叫流程图。它包括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两大类,但实质是一样的,用它可以将复杂的过程用形象的图示来表示。

       工艺流程或工作流程是一个单位工艺或工作的总路线,它形象反映了工艺或工作的程序、部门和工序的连接、判定或检查后的处理程序,到一个企业或某一部门查找问题,应该从流程开始,“顺藤摸瓜”分析现有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哪些工艺流程不合理,哪些地方出现了倒流,哪些地方出现了停顿,哪些工艺路线和环节可以取消、合并、简化?分析判断流程图每个环节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检验是否能起到把关作用?各部门横向联系是否到位?是否通畅?是否需要构建或增加新的通路?由流程图的各个环节及传递路线,分析现有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是否到位,是否要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或重组?

       有道是“框框、菱形加线条组成,但是运用起来是个宝,任你工序多复杂,透视清楚别想跑!加一加,严格把关更牢靠;通一通,部门职能不落空。减一减,换来效率大提高,定一定,有规有矩不争吵!”

2.平面图上调一调 

       有些企业在建厂初期就没有对工地布置和设备布置进行过精心设计,或是由于生产的不断发展,设备的不断添置,打乱了布局,或是由于产品结构的变化,造成了厂房或设备布置不合理,从而使产品和工件在生产时运输路线过长,这是每时每刻都在制造浪费的隐患,必须下决心改变。

       在工艺流程图上是看不到平面路线的,流程图上一个箭头实际可能走几十米,所以还要进一步在平面布置图上去找效益。

       通过分析作业方式和设备的配置,按生产流程的流动方向,有无重复路线和倒流情况,找出不合理的部分,合理调整和设计一种新的布局,来缩短工艺路线和操作者的行走距离,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有时,一台设备的移动会带来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距离的节省。有时会节省出更多的空间。

3.流水线上算一算 

       生产线和流水线应该按照一致的节拍进行,生产才能均衡。有的企业生产常常出现“前面干,后面看,前面提前走,后面在加班”的局面。造成的原因一个是移动方式不合理,另一个就是节拍不均衡。

       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决定其容量大小的并非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同样,在流水线上,干得最慢的人就是决定流水线最终效率的人。生产线或流水线的平衡效率=各工序净作业时间的总和/最长工序的作业时间×人员数。很多生产流水线的平衡率常常不到50%,如果把时间长的工序通过简化,提速、换人、或拆分的方法,对时间短的工序通过裁并、增加等等手法来平衡流水线。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个别工序缓慢而导致的窝工和堆积就会消除。

4.动作要素减一减

       任何操作都是以人工的动作为基本单元,特别是服装厂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组装工序、加工工序等这些以手工劳动为主体的工序,动作是产生效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进行动作分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消除多余的动作、无效动作或缓慢动作,如弯腰作业、蹲着作业、作业场所不畅、没有适合的工具、人与物处于寻找状态等,以最省力的方法实现最大的工作效率。

       这个研究几乎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包饺子会比一般人快很多?为什么有的人插秧会比一般人快很多?那都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诀窍,以最经济的动作来完成任务。

       试以包饺子为例,不少人会用八个以上的动作甚至几十个动作来包一个饺子,如果你将勺子夹在右手小拇指上不放下来,按以下程序包饺子:左手拿皮子-右手挖馅放到皮子上-两手合拢捏饺子成型-左手放饺子。这样,只要4个动作就可以包好饺子,效率比一般人提高一倍!

5.搬运时空压一压

       据统计,加工费的25%到40%是搬运费;工序的时间,有70%到80%是搬运和停顿的时间;工厂的灾害,又有85%是在搬运过程中发生的。可见对搬运进行压缩是非常重要的。改善搬运要对搬运进行优化,从搬运数量、搬运空间、搬运时间上改善。

       第一,要减少搬运的数量和搬运的次数;

       第二,在搬运空间上要尽可能缩短搬运距离、减少搬运路线和次数;

       第三,在搬运时间上要缩短时间、减少次数;在方法上要注意管理协调,尽量采用非动力如利用重力在斜坡滑行或在输送带上搬运。

       搬运合理化的原则是要做到对被搬运物料几乎无损耗;搬运方法要科学、文明、杜绝野蛮粗暴;搬运环境安全、适可、杜绝冒险;减少暂时放置现象的发生机会,尽可能做到一次到位;合理规划工厂布局,可以有效缩短搬运距离。在工厂规划已经定局时,通过合理化规划流程,也可有效缩短搬运距离。

6.人机效率提一提

       人和设备是一对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发生不是人等机器就是机器等人。人和设备构成了人机工程的关系,在分析时要分析作业者和机器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情况,有无窝工、等待、无效时间,通过调整工作顺序改进人机配合,寻求合理的方法,使人的操作和机器的运转协调配合,将等待时间减少到最大限度,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率。就象挤水分一样将互相等待的时间挤出去,这就是向人机联合作业要效益。

7.关键路线缩一缩

       几乎任何一个产品都是由若干零件组成,通常要分几条线或几个工序生产,而且到后期都要把零件一点一点组装起来,在形成零件、部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工序工作量大小不一的情况。

       这就会在后期的生产中带来互相制约,工作量小的工序的就会有很多空闲时间,而工作量大的工序就会没有一刻休息时间,换句话说就是时差为零,成了生产上的瓶颈。时差为零的工序就叫关键路线,它制约了企业或车间的产能和交货期,我们在找出关键路线后,要从非关键路线上抽调人财物,加强关键路线,或采用平行作业、交叉作业等等形式,缩短关键路线,不断修改和优化计划、达到缩短日程节省费用的最佳目标。

       生产主管的基本功一是能根据计划和生产能力推算和找出关键路线。二是不断压缩关键路线和其它路线,达到时间、费用的综合优化。这里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时间优化。就是在人力、设备、资金等有保证的条件下,寻求最短的工作周期。它可以争取时间,迅速发挥投资效果。利用时差,从非关键路线上抽调部分人力、物力集中用于关键路线,或分解作业,增加作业之间的平行交叉程度,增加投入的人力和设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来缩短关键路线的延续时间;

       第二种方法,时间—费用优化。工程项目的费用支出可以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直接费用是指与各项作业直接有关的费用如布料或辅料费,间接费用是指管理费用等不与各项活动直接有关,但随时间变动而变动的费用,工程周期越短,间接费用越小。时间—费用优化就是寻求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之和最低时的工程周期。

8.场所环境变一变

       分析生产、工作环境是否满足生产、工作需要和人的生理需要,分析现场还缺少什么物品和媒介物,针对不同类别场所的问题,分别提出改进建议,开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项活动,做到永远保持A状态,不断改善B状态,随时清除C状态,使员工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的技能,所需物品随手可取,不需要之物随时得到清除,现场环境通畅、整洁、美化、安全、文明,使场所和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整体优化。


电子看板.png


9.目视管理看一看

       人类大脑来自视觉方面的信息高达80%。因此用视觉来沟通和指挥的方法更为直接了当。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以图表、图画、照片、文字注解、标志、符号、作为目视管理的工具。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解释、认知、警告、判断、行动等功能。所以目视管理(电子看板管理)也可称之为“看得见的管理”、“可视化管理”。

10.问题根源找一找

       每日寻找差距,以求第二天干得更好——这是海尔模式独创性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不断寻找问题、分析问题、永不休止地对现场进行改进,这是质量改进、8D工作法、CIP等活动的共性。正是这一点推动着管理运作过程,使企业处于不断向上的良性循环中。

       这些现场改善的十大法则,如果你实实在在利用它,你就会发现,这些利器神力非凡、所向披靡,你会惊喜地看到:工艺路线顺畅了、平面布置合理了,流水线上窝工消失了,节拍更均匀了、工人操作效率高了、搬运便捷了、生产均衡了、人机结合密切了,管理简单了,一个更快、更好、更短、更顺、更爽的精益生产局面已悄然降临